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风光水等零碳能源逐步取代高碳的煤电,并最终成为发电主体。 在电源侧,大力发展风光水等零碳能源是大势所趋。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
广东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近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承接南方电网的指标任务,修编完成了《广东电网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2023年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7个方面40项重点任务以及9项重大工程项目,全力服务广东及港澳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资料图片)
根据《行动方案》,广东电网将持续推进电网转型升级,构建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坚强主网架,2023年基本建成广东目标网架,东西分区电力交换能力达1000万千瓦,东西两翼网外送能力分别达1500万千瓦、900万千瓦。至2030年目标网架全面建成,东西分区电力交换能力进一步提升至1200万千瓦,东西两翼网外送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千瓦、1200万千瓦。
据悉,广东电网年内将建成汕头濠江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等13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2025年将基本建成广州超大型城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阳江市海上风电和储能示范区等28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新型电力系统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今年“五一”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出现连续22小时的负电价,打破了国内电力现货市场的负电价持续时间纪录。这一事件反映了电力行业在能源快速转型时期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需要社会各界认真反思,协调好市场化改革和能源转型,确保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安全、绿色和可负担的电力供应。
“负电价”往往出现在电力市场上供远大于求的时期。与一般商品不同,电力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必须被用掉,或者存储起来。否则多余的电力将打破电力系统的平衡态势,影响系统的供电安全与稳定运行。
随着电力低碳转型的深入,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负电价也会逐渐成为电力市场上的常客。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边际发电成本几乎为零,且往往得到各种政策补贴,因此在风光充足的时期往往以低价、甚至负电价来确保生产的电力得以上网。而火电则由于短期启停成本很高,往往不要钱,甚至赔钱买需求,保持出力状态。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
去年年中开始,“虚拟电厂”或“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在国内电力市场再度走高。
区别于热电厂、水力发电设施等常规电厂,“虚拟电厂”更类似于一个由各个环节组成的电力系统“缓冲器”,通过各类通信和监测技术,将多地的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设施、用电负荷乃至电力汽车等连接成一个系统,对系统内部的用电情况进行协调和优化,对整体电网系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虚拟电厂热度走高的背景是电网需求峰谷差逐渐扩大,高峰用电时刻电力供应局部紧张情况不时出现。如果一味通过扩建电厂来满足尖峰时刻的用电需求,则会在用电低谷期产生巨大浪费,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挖掘负荷侧调节能力来应对发、用电实时平衡。此外,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装机并网后,其高波动性和间歇性也为传统电网带来消纳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同样带来了更多的削峰填谷的需求。
2022年7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虚拟电厂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分析》指出,国内虚拟电厂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机制仍不健全,具体项目以研究示范为主,且由政府主导、电网实施。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虚拟电厂产业历经了数年的发展,仍存在用户侧负荷及发电侧资源参与意愿不强、电网侧业务布局和主导发展力度较弱、监管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产业链标准规范和商业模式不太明朗等问题。而目前虚拟电厂企业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要想实现盈利也存在较大难度。
去年年中开始,“虚拟电厂”或“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在国内电力市场再度走高。
区别于热电厂、水力发电设施等常规电厂,“虚拟电厂”更类似于一个由各个环节组成的电力系统“缓冲器”,通过各类通信和监测技术,将多地的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设施、用电负荷乃至电力汽车等连接成一个系统,对系统内部的用电情况进行协调和优化,对整体电网系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虚拟电厂热度走高的背景是电网需求峰谷差逐渐扩大,高峰用电时刻电力供应局部紧张情况不时出现。如果一味通过扩建电厂来满足尖峰时刻的用电需求,则会在用电低谷期产生巨大浪费,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挖掘负荷侧调节能力来应对发、用电实时平衡。此外,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装机并网后,其高波动性和间歇性也为传统电网带来消纳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同样带来了更多的削峰填谷的需求。
2022年7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虚拟电厂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分析》指出,国内虚拟电厂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机制仍不健全,具体项目以研究示范为主,且由政府主导、电网实施。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虚拟电厂产业历经了数年的发展,仍存在用户侧负荷及发电侧资源参与意愿不强、电网侧业务布局和主导发展力度较弱、监管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产业链标准规范和商业模式不太明朗等问题。而目前虚拟电厂企业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要想实现盈利也存在较大难度。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电力系统体制机制的变革亟待推动,同时,虚拟电厂虽然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在相关配套政策、市场机制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均还有待完善,要跳出固有思路,从更高维度来看待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
国家能源局4月24日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27条指导意见,以助力夯实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基础,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全过程稳定管理以及构建稳定技术支撑体系。业内专家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文件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稳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皓勇表示,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转型,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能形态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等问题凸显,电力供需失衡引发频率、电压等稳定问题的风险增加,故障形态及连锁反应路径更加复杂。
对此,《征求意见稿》阐明,稳定工作是电力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稳定工作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特点,《征求意见稿》在源、网、荷、储方面介绍了当前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就完善合理的电源结构、构建坚强柔性电网平台、深挖电力负荷侧灵活性、科学安排储能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新增了电力市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提出将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作为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强化交易合同履约,完善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机制,加快建设更能体现灵活调节能力的现货市场。
一位某电力央企下属售电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都在为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上网进行保障。新能源能够实现大范围的稳定上网又是电力市场跨省跨区交易的前提。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优质新能源进入市场交易、丰富交易品种、活跃交易市场,对售电侧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对电力集团也是利好消息。”
“更多的新能源进入市场可以交易,用户选择电力产品的范围也更多,购买绿电的溢价也会降低。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就能购买到足量绿电,满足自身需求。”一家高耗能企业运营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对于绿色能源需求强烈,市场能够提供的绿色能源额度较少,市场交易价格甚至高于火电。
此外,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还需要全过程稳定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对此,《征求意见稿》从加强电力系统规划、工程前期设计、电力装备管理、电力建设管理、电力设备运维保障、调度运行管理、电力市场管理、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等九方面明确了具体细则。
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国家能源局表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其中,常规水电新增并网121万千瓦,抽水蓄能150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104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消息,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04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989万千瓦,海上风电51万千瓦;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67.7%。
一季度,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风电投资完成约249亿元,同比增长15%。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王大鹏介绍,2023年一季度,常规水电新增并网121万千瓦,抽水蓄能150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104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58亿千瓦,常规水电装机3.68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4699万千瓦,风电装机3.76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195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王大鹏透露,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2022-2027年中国新型电力系统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