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ST世茂,600823.SH)发布2023年4月房地产项目经营情况简报。
2023年1-4月,世茂股份实现销售签约面积约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销售签约金额约34亿元,同比上升23%。
(资料图)
2023年1-4月,世茂股份无新增房地产储备项目。
世茂股份在5月5日、5月8日、5月9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2%。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23年修订)》的相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5月5日,世茂股份因最近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实施ST。该公司股票于5月5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在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从盘面看,世茂股份自5月5日起连续3个交易日股票跌停,截至5月9日收盘,该公司报1.71元。
世茂股份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近期该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该公司于4月29日发布了《世茂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公告,部分子公司在2022年审计工作中发现被执行及诉讼。该公司将理清涉诉案件完整详细情况,成立专项调查组,核查业务形成背景,以确定该事项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同时,调查组将逐项确认公司资产状况,并于2023年内完成调查报告。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出具了保留意见的财务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除上述情况外,世茂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筹划涉及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重大交易类事项、业务重组、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此外,世茂股份表示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亦不涉及热点概念事项等。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本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
此前的4月28日,世茂股份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上证所要求世茂股份在10个交易日内书面回复并披露。
2022年世茂股份营业收入约57.46亿元,同比减少70.37%。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39.48亿元,同比下降77.2%;房地产租赁收入(租金+物管费)14.47亿元,同比增长4.43%。
2022年世茂股份净利润为-73.04亿元,同比下降442.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3亿元,同比减少571.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35.68亿元,同比减少443.88%;综合毛利润13.96亿元,同比下降8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07.32亿元,同比减少19.67%;总资产约1304.45亿元,同比减少8.77%。公司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5.73%,有息负债率为70.84%。
年报显示,年审会计师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主要是由于部分子公司资产被申请强制执行进程中,执行标的金额162.88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达39.91%,年审会计师未获取与该事项相关的全部资料,也无法通过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且认定上述事项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上海证券交易所请该公司年审会计师:(1)说明对子公司资产被强制执行事项的核查情况,包括工作过程、时间和取得的证据等材料;(2)结合前述问题,说明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原因;(3)请年审会计师结合资产被强制执行金额达162.88亿元的情况,以及对公司各期财务报表的影响,评估无法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影响的广泛性,说明在内控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情况下,对公司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合理性。
年报显示,2022年度,世茂股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3.51亿元,是导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而2020年、2021年仅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0万元、4.69亿元。
上证所请世茂股份补充披露:(1)分项目补充列示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及对应金额,并结合项目的开发及销售情况、所处区域及周边可比项目售价变化,及减值测试相关过程及参数选择等,说明本期计提大额减值的原因及合理性、计提金额的准确性;(2)结合近三年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与周边项目售价变化情况,说明本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相关政策是否与前期一致,计提金额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否前期计提不及时、不充分,是否存在利用减值计提来调节利润的情形。
年报显示,2022年末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余额548.2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2.03%,报告期内,公允价值下降20.13亿元,也是公司业绩亏损的原因之一。
上证所请公司补充披露:(1)相关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名称、所在区位、出租或出售情况,以及相关项目公允价值确认方法与变动明细,说明本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行业和区域趋势一致;(2)结合近三年经营情况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化,说明本期公允价值确认方法是否与前期一致,是否集中在本期确认公允价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