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方丽 陆慧婧
最近两年,资本市场持续波动,投资者获取正收益的难度大幅增加。如何更好地实现与投资者利益共担,是摆在资管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日,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了一款权益类公募产品,在费率结构上提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引发业内关注。
【资料图】
实际上,这类产品在基金行业并非新鲜事,基金公司在管理费“让利”方面已有不少尝试。早前,有基金公司曾推出过一款封闭期内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三年定开基金,还有公司发行过按业绩收取管理费的浮动费率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费率是选择基金的一个考量因素,尤其是对于同质化明显、流动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基金费率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要素。但在选择主动权益基金时,仍应以基金业绩、基金投向、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能力作为考察重点。对基金公司而言,最核心的还是为投资者创造持续、优秀的回报。
银行理财产品打响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第一枪
当前的基金市场面临资本市场低迷、赚钱难度大、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多重挑战,降费被看作一种主动应对方式,而银行理财产品也加入了主动降费让利的行列。
近日,低调募集8000多万元的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产品,打响了银行理财公募权益产品“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第一枪,银行理财产品长期以来维持的固定管理费模式被打破。
资料显示,招银理财过往推出的权益型理财产品基本都按照固定投资管理费率1.50%/年及0.08%/年托管费率的结构收取,而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则规定:固定投资管理费在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暂停收取管理费,待净值回到1元后再恢复收取。
上述理财产品甫一推出,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认同者有之,也有不少人士对此持保留意见。
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认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是基金管理人对自身投研能力的高标准要求,是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做法。
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是一种分档管理费率模式,属于浮动管理费的一种。“这样做的本质是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绑定在一起,让利给投资者,优化投资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对创新收费模式给予肯定的同时,业内也有人担心“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收费模式可能会间接促使管理人采取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华南某公募人士表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产品有利于管理人潜心做好业绩,但在震荡市行情中,基金经理或会采取更多低波或者相对保守的策略。当牛市来临,业绩很可能跟不上市场整体表现。
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虽然这类产品有利于营销推广,有利于博得投资者的认同感,但这种收费模式并不能提升基金的管理能力,反倒有可能挫伤基金经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基金业绩的表现。
在他看来,管理费是管理人劳动价值的体现。市场涨跌有其客观性和阶段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下跌导致基金亏损不代表管理人没有付出劳动服务或者不具备专业能力。
更多业内人士建议,对于权益类产品而言,相比起费率,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才是影响基金业绩的关键。
盈米基金提到,对于投资者来讲,“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基金业绩不佳时降低持有成本,但实际上,投资者的收益最终是由投资的底层资产带来的,并不是说降低一点管理费率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也表示,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基金持续优异的费后收益,这既得益于偏低的运营费用,更受益于基金管理团队优秀的投研实力。
提高产品策略竞争力
和业绩稳定性更为关键
除了费率上的尝试,市场也同时关注,银行理财子公司以积极姿态加入战局,若未来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或少收管理费的产品逐渐增多,是否会影响公募在产品布局和产品种类选择上做出调整。
华南某公募人士分析,公募基金或会更倾向于布局低波动或者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
深圳一位业内人士预计,公募管理人可能会更加偏好发行固收类基金产品,同时加大力度维护营销老产品。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谈到,通常来说,基金公司布局产品线,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圈,从投资者需求等角度出发考虑产品设计,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收费方式,综合体现产品的性价比和差异性。
“若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或者少收管理费,可能会对业绩波动较大的产品形成冲击。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基金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策略设计浮动费率产品或其他收费方式的产品来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优化或者丰富产品线,但本质上还是要提高产品策略的竞争力和业绩的稳定性。”代景霞说。
“如果不赚钱不收管理费,公募管理人可能会将业务重点从规模调整到业绩上,不再仅仅追求产品数量和规模,真正专注把现有产品业绩做好。另外,无论如何调降,权益基金依然是贡献收入的主要来源,各家公司仍然会大力发展权益基金。”财经自媒体矩阵创始人孙万龙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盈米基金且慢高级研究总监杨晓磊直言,尽管将基金收费结构和客户投资结果挂钩是很好的尝试,但作为高波动的净值型产品,他并不完全认同“不赚钱就不收管理费”的做法。在他看来,这样做容易助长客户对净值型产品产生“刚性兑付”的错误认知。
“我们更建议将基金费率与客户的持有久期以及持有久期下的投资结果挂钩,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减少基金的负债端波动,同时也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减少‘规模冲动’,更多地考虑客户利益,避免在高位发行基金,从而造成客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杨晓磊进一步阐释。
积极布局“让利型基金”
关键仍是做出好的费后收益
去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积极推动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的发展。近期,有消息称此类产品将要落地。
代景霞表示,对于让利型产品,业内认为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基金不赚钱就不收取管理费;二是按照业绩分档收取管理费;三是投资者持有时间越长,费用越低。“让利型产品设立的初衷是将基金公司收入与产品投资收益挂钩,增强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性,可以鼓励基金管理人进一步发挥主动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遏制基金公司高位发基金、基民亏钱基金公司照样赚钱等现象。但同时也会使得行业整体的竞争加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些产品模式的确会让投资者感觉”更加合理一些“,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基金亏钱为什么我买单的怨气。
“从本质上来讲,不同收费模式产品面临的挑战略有差异。”代景霞表示,这类产品最终成功与否,关键仍在于能否做出好的费后收益来吸引和留住投资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让利型基金在操作上或主要采取投资者持有时间越长、费用越低的模式。从基金投资收益来看,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这样的收费模式可以切实鼓励投资者将持有期拉长,践行长期投资。
沪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副总监表示,让利型产品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是对现有产品体系的有益补充,能够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选择。“我们也在积极研究这类产品,如果市场欢迎的话,这类产品会越来越多。”
“我们期待让利型产品能够实现投资者与管理人的共赢,在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的同时也能够鼓励公募管理人不断提升投资与营销能力,获得客户的信任,最终有利于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盈米基金也表示,降低管理费或者在特定条件下暂停收取固定管理费,是从投资者利益出发的考虑,通过管理费让利,把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在一起,资管机构只有真正让产品赚钱、让投资者赚钱才能获益。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介绍,海外市场投资顾问的收费模式逐渐从传统的佣金模式过渡至管理费模式,投顾顾问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基金建议时更加关注基金的费后收益率,而不是让投资者不断地频繁交易基金。
更重视持续营销
虽然当前采取“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模式的产品还很少,但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这也会影响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可能会更重视老产品的持续营销和投资者教育陪伴。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表示,管理费率的调整可能会使得基金公司更加关注持续营销。因为基金公司通常会将管理费按照一定比例以“客户维护费”的名义返佣支付给销售渠道,新发的客户维护费通常要高于老产品持营的费用。所以,如果管理费减少,基金公司应该会将更多的营销精力放在客户维护费相对较低的老产品上,以减轻管理费率下降对盈利的冲击。
屈辰晨表示,基金公司还有很多办法应对管理费调整的情况,比如,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提供其他带有附加值服务的方式拓宽盈利来源,例如申请基金投顾牌照为客户提供组合服务等;也可以提升投资者体验,增加粘性,实现双赢。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若管理费调整,基金公司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老产品的持营上,通过积极拓展产品的持续营销手段,创新投资者教育和陪伴方式,丰富投资者陪伴的内容,优化投资者持有体验感。
也有观点认为,基金营销的核心同样是“为投资者赚钱”,仍是“业绩为王”,费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我们还是会根据市场情况营销能切实提高投资者持有感受及提高盈利概率的产品。因为只有为持有人切实赚到钱,才能真正长远留住客户。”华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贾志也认为,作为管理人,基金公司还是要努力提高投研能力,做好投资业绩,才会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同。费率只是投资者选择不同基金产品的一个因素。
杨晓磊表示,调整基金管理费率的终点还是要解决行业“唯规模论”主导下与客户利益冲突的问题。只有真正愿意为客户利益考虑,减少在市场高点时期的宣传推广和新基金发行,在市场低点坚持高质量发展,鼓励持有人“逆向投资”,才能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投资者获得的收益高了,费率不是根本性问题。
(责任编辑:叶景)